外交部驻港公署:“BNO牌”是英国之耻,何来“骄傲”? ******
中新网2月1日电 据外交部驻港公署微信公众号消息,针对英国内政部打着所谓BNO签证新政策两周年旗号大放厥词,妄谈所谓“对港责任”,赤裸裸干预香港事务和中国内政,外交部驻港公署发言人表示强烈谴责。
发言人指出,英方不顾中方坚决反对和严正反制,公然违反中英双方有关约定,以香港国安法为借口反复操弄BNO问题,明目张胆为反中乱港分子提供“保护伞”,充分暴露其唯恐香港不乱的虚伪面目和“以港遏华”的险恶用心。事实早已证明,英方打“BNO牌”就是企图将更多港人作为其自身炒作政治议题、攫取经济私利、转嫁国内矛盾的“筹码”。不少媒体报道,一些港人移居英国后生计窘迫、备受歧视,甚至不堪压力自寻短见,英方所谓的“享受生活”不过是巧言令色的虚伪包装。英方的假仁假义早已世人皆知,所谓BNO政策注定只是又一场难以为继的伪善表演。
发言人强调,在中央全力支持和特区各界共同努力下,香港正处于从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关键期。当前特区政府正团结各界振兴经济、改善民生,积极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开启良政善治新篇章,广大市民和外国人士对“一国两制”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香港必将大有可为、风光无限,任何外部势力唱衰抹黑都是徒劳。英方拙劣的政治操弄蒙蔽不了爱国爱港的香港市民,破坏不了香港团结稳定的大好局面,阻挡不了“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历史大势。
发言人重申,香港是中国的香港,香港事务纯属中国内政。我们敦促英方认清大势、尊重现实,恪守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立即停止借BNO问题为反中乱港分子包庇开脱,立即放弃干预香港事务和中国内政的一切殖民梦呓。
房地产并购重组需谨慎处理三大关键点****** 王丽新 新年伊始,房企处置资产、启动并购重组计划不断出炉。据不完全统计,自2022年11月底“第三支箭”落地以来,涉房企业披露的收并购案总交易对价超过576亿元。 支持房企股权融资的“第三支箭”发出,正进一步有效化解房企风险,加快推动行业风险出清,对“稳预期、稳信心、稳投资”起到重要作用。但从实操层面来看,其中涉及并购重组的交易资金规模大、并购程序繁琐,方案是否成功也存在不确定性。在笔者看来,这期间,上市房企需谨慎处理三大关键点。 并购前期,需理性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的并购标的。在当下的市场格局中,稳健型房企有发展优势、有扩表需求,可供其“挑选”的资产标的池子也很大。但不同企业业务布局、细分市场话语权、主力产品业态以及战略发展方向均各有特色,背后的大股东资源也不尽相同。并购重组是企业发展历程中的大事,需顺应市场需求,仔细甄别被并购标的资产质量、经营状况、企业文化与管理等方方面面是否与自身匹配,不能盲目选择标的,要“补短板优长处”,采用合理的估值方法进行评估,实现“1+1>2”效应。 并购中期,需做好尽调以及匹配最优的并购方式。不同于其他行业,房地产行业并购重组涉及的资产标的多数都是正在开发或销售的项目,周期较长,少则一两年多则十年八年才能清盘交付,这其中参与方较多,夹杂“明股实债”等现象,背后的债权关系复杂,需充分尽调,确保风险指数处在可控范围内且有收益空间,谨慎对待再出手。 此外,涉及并购重组的双方都应跟随政策节点,谨慎考量支付以及融资方式,无论是向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份募资,还是现金支付等,都需最大可能地寻找长期且成本较低的资金。毕竟,合理的并购方式能确保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及时避免和合理应对风险,进而保证现金流安全。 并购后期,需注重业务协同及资源整合,达到提升效益的目的。当闯过前面的重重难关,并购项目进入落地阶段时,往往是实现有质量的并购重组最重要的一环。若企业实施并购重组后能在业务、经营、财务以及人力等方面达到很好地融合,其成果将快速在财务报表及业务模式方面形成良性循环。反之,并购标的则会成为收购方业绩表现的“拖油瓶”。 更重要的是,要想实施好房地产行业并购重组,需强化对上市房企、涉房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再融资的监管力度。一方面,收购方收进来的须是优质资产,才能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另一方面,上市房企、涉房上市公司的再融资,需市场主体有真正融资和业务需求才能启动,更要保证并购重组的配套融资真正用在方案提及的项目以及“保交付”的项目中,否则会与发出“第三支箭”的初衷背道而驰。 总体而言,在行业风险持续出清过程中,并购重组活动有望逐渐增加。企业整合资源后,经营状况有望改善,同时将淘汰落后企业,改善产业结构,优化行业资产负债表,推动房地产行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